


从7月16日到8月26日,一个多月40多天💂🏻♀️👩🦯➡️,辗转上海、广东💛、辽宁、天津🚹、河北、北京。应技创益团的伙伴们,一直奔走在社会实践的路上🏓👯♀️,为拿到准确有用的一手资料🚖,团队成员在广州参加由社工机构举办的公益协力营🦨,和十几位社工伙伴一起从辽宁葫芦岛徒步到北京、在深圳残友集团实习探索,每一次经历都使我们刻骨铭心,每一个对话都震撼心灵🐼。我们不止一次的知道,课堂之外的社工是这样的,他们长期与社会弱势群体打交道,要付出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爱心和责任心。但是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弱势群体,微薄的收入、没有地位🆎、没有编制。他们为生命垂危的老人送去临终关怀,他们向社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,帮助问题青少年打开“心锁”他们只为心中一个“微不足道”的的信念:“我是社工”✸。
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社工=义工=志愿者,三者有相通之处🤷🏼♀️,但又有着本质区别🥒,社工是一个依托机构平台具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化、专业化群体,一般通过‘政府购买服务’开展社会服务。”今年暑期🚬,我们“创益团”调研团队的6名伙伴,以深圳社工为样本展开了调研🏢,发放问卷300余份🧑🏿🎨。
调研发现,作为现代社会的“润滑剂”,近年来深圳的社工队伍逐渐发展壮大↩️,但也面临着知晓度低♏️、专业社工在被派驻服务单位被“行政化”、工资待遇低、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,真正达到“有困难找社工”的理想状态,依然任重道远。
夏日的眼光炙热难忍,拷问着我们的心灵🈴,未来社会工作会怎么发展?我们看到改变在进行中🍋,那么我们期待事情总会朝好的方向发展🧑🏿🏭。(志愿者部 李华栋)